自由思考
- -
偶尔发呆
- -
高大上,走你

【读书】专业主义

最近在听自媒体人罗振宇的的节目《罗辑思维》,喜欢罗胖幽默的口才和独特的观点。第七集“夹缝中的80后”中,罗胖推荐了日本战略之父大前研一的《专业主义》这本书。阅读后发现里面有一些观点值得向大家分享~



”是人才太少,还是不够专业?

  任何人都能成为专家!

  你是一流的商务人士,还是一般的上班族?

  差别就在这里!“


专业,不仅仅是一种观念。是人才太少,还是不够专业?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专家!


大前研一,这位亚洲管理咨询的超一流人物。他在这本梳理剖析了21世纪的专业精神所在,就是先见能力、构思能力、讨论能力、适应矛盾能力。


先见能力

在任何企业中都有或毛遂自荐或别人推荐的“点子大王”。其中不少点子的确非常独特,让人感到很富于先见性,但这些“点子大王”出过主意之后往往不再负责任。如果点子未被采用,他们会摇身一变,成为评论家,充满先见性的点子也便无法实现。我们只有不断向前迈进,先构思,然后决策,最后实行,点子才能获得生命力。所以仅有先见能力还不行,还得要切实执行。


构思能力

日本的经营者曾经具备坚强的信念并做好充分准备,每当日本企业面临危机之时,他们都能通过自我变革度过危机。这种预先构思是现在很多企业或者项目团队所缺乏的。从自己工作中发现,很多时候领导拍脑袋提需求,无调研无数据,而下面人只能碍于职级差异去执行任务,结局大部分都是很惨很惨。。。。我们应该把先见变成构思,但不是盲目构思。


适应矛盾能力

如果你想成为专家,就必须与各种“力量”相抗衡。

“平均水平上下即可”

“不想干辛苦和困难的事”

“不想惹怒别人”

“不想失败”

“不想受束缚”

恐怕这些想法是每个人都有的,我们不应被这些想法所控制,而应该尽力把它们扼杀掉。


在互联网设计行业我们如何成为”专家“?

互联网设计近年进入一种”循环使用“的境况:同类型网站风格相仿,移动端与网页端风格无差异化,对时髦样式的盲目追求…不禁让我深思什么才是互联网的设计哲学?难道仅仅只停留在用户体验的表现层面?

个人认为,要想与行业变化速度与规模相抗衡,就必须早日构思出一个机动灵活的体系,确定事业的重心,并向纵深推进。以赛马作比喻,我们首先要想清楚自己是想经营赛马场,是想成为马主,还是想购买彩票压中冷门儿?那么,我们要想在互联网行业中成为专家,就得想清楚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,是想成为高级首席设计专家,还是参与到核心战略决策中,成为那个”说话算话“的人?



评论(3)
热度(27)
 

© -{ polaris }- | Powered by LOFTER